中外机构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点击次数:31668    发布时间:    来源:财新网

【财新网】(记者 邢昀 李雨谦)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12日闭幕,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并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改革及党的建设作了总体部署。由于预期不一,海内外各家投资机构对会议公报作出不同解析。

  多家机构认为,提升市场机制的重要性,表明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要素价格改革得以推进。标准普尔认为,支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措施,可对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提供支持。

  标普:发挥市场作用可支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突显了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对于中央政府的重要性。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陈锦荣表示:“政策制定者试图在维持国有企业主体地位的同时,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同时达成上述两个目标,需实施重大改革,以确保中央政府恰当处理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当前的情况与此还有较大差距。”

  达成上述目标需在实施重大政府改革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包括放松管制、依法行政以及建立服务型政府与现代财政体制。

  标准普尔认为,支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措施,可对中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AA-/稳定/A-1+;cnAAA/cnA-1+)提供支持。

  海通证券:明确改革时间表 任重道远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公报明确了时间表,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说明改革仍是一项长期任务,任重道远。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涉及价格、土地、金融、行政、财税等多个领域,符合市场之前对改革的预期,但从具体内容看,依然需要未来的细节去充实。

  价格改革的部分,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间接涉及了资源品价格、金融价格、土地价格等个领域的市场化。金融改革部分,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前者涉及金融市场的完善,例如发展民营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后者涉及资本项目的开放。

  姜超认为,如果这些所有改革能够落实,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从投资转向创新和效率,让社会更加公平,提高增长可持续性。

  高盛高华:中央将自上而下地推动改革

  高盛高华经济学家宋宇认为,公报最大的亮点是中央承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此前所说的“基础”作用。而且,改革将由新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掌舵,说明中央将自上而下地推动改革努力和协调各部委关系。

  同时,公报明确表示,公有制仍将是中国经济的核心主体,这说明企业改革可能更多地聚焦管理层改革而非所有制改革。在其他主要方面,中央还对财税改革、农村改革以及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做出了着重强调。鉴于公报只是进行了概要性表述,更多细节还有待日后披露,目前评估该声明对于中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为时过早。

  瑞银:提升市场机制重要性 金融改革仍可期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这一小组可能由习总书记亲自领导,有助于突破一些可能来自地方政府和部委的改革阻力。这意味着,虽然三中全会公报以及即将公布的会议决定的表述可能与此前的重要文件类似,不过未来几年可能会比此前取得更多的实质性进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相比过去20年来使用的“基础性作用”,这一定位提升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这表明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要素价格改革得以推进,包括利率市场化。

  她表示,到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这意味着领导层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并不应指望改革在短期内就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公报中对金融领域改革用词颇少,仅提及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汪涛表示,市场可能会对此感到失望。不过,这一简单表述可能意味着推进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建设,还会包括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等。

  兴业银行:财政体制着墨多 国企改革无新意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公报的表述来看,似乎详略折射出了共识之多寡。对于想得比较清楚、党内共识较高的,则着墨较多甚至点出了需要改革的关键点。反之,则相对概括,意味着共识仍然需要时间来凝聚。也正因为如此,公报明确表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他解释,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着墨较多。明确事权、事权财权匹配、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稳定税负、透明预算等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原则和要点全部被清晰提出来了。这意味着:预算制度会进行改革和完善,主要是加强透明度;随后在各方广泛关注的地方债、地方融资平台等方面会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营改增”会全面推进,房产税也可能继续扩大。

  鲁政委还表示,与此前新领导核心就任后党的其他三中全会公报相比,本次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着墨是最少的,在这些文字中,绝大部分都沿用了过去的原文,只是增加了两句无任何突破的新的解释性话语。

  中金公司:市场化是经济改革大方向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就经济改革而言,大方向是市场化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财税体制改革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尤其值得关注。公报对这两个领域的改革描述比较具体,包括“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明年出台相关政策的可能性大,比如房产税扩大试点。

  他认为,中长期看,三中全会的改革方针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三方面的深刻影响:市场化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从而支持潜在增长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升消费率,降低储蓄率,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并进而推动国退民进、产业升级等中微观的经济结构改善;改革将消除导致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体制性因素,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回归合理水平。

  光大证券: 延续“渐进”步调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认为,因为篇幅所限,会议公报高度凝练,因此可能掩盖了一些隐藏在细节中的重要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的仍然是“渐进”改革的调子。在土地制度及生态改革部分,三中全会发出的信号超出了市场预期,而在国企改革、垄断行业改革、城镇化方面有些不及预期。

  他表示,在缩水的经济议题中,最超预期的部分在于土地制度改革。公报中提到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徐高认为,这意味着将来会启动农村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入市的改革。这一改革多半会从农民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开始,进而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土地增减挂钩的市场化机制可能逐步浮现。这对放松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土地约束有明显好处。

  徐高指出,经济部分的第二个亮点在于“生态文明”部分。公报提出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这意味着经济和企业发展将会更多考虑生态和环境成本。虽然会推升生产成本,但有利于改变中国目前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从长远来看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摩根大通:三中全会符合预期 改革重在落实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会议公报的积极元素和新元素是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以往是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总体而言,此次公报与去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宣布的政策方针相差无几,主要的新元素是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且对财税和土地改革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

  他称,具体措施及其贯彻实施将是改革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关键,而且各项改革的进一步细节和时间表仍是进入2014年后值得观察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