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澎:把绿色发展打造成广东全域性公共产品 | 两会深评
点击次数:56782    发布时间: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广东高质量发展系列评论(三)

  文/羊城晚报特约评论员 彭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如何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使之成为全域性公共产品,广东的探索展现了经济与绿色发展可以同时走在全国前列。

  使绿色发展成公共产品

  良好的生态环境影响着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切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可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感受最深。如何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推动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按以下三点推进——

  首先,是营造全民参与绿色发展、节能低碳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广东省节能宣传周活动,围绕“绿色发展,节能先行”主题,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普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知识,形成崇尚节约、合理消费与绿色环保的社会风尚,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推动普及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节能低碳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抓住建设绿色低碳湾区的契机,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其次,从环境整治入手,让老百姓对绿色发展,看得见摸得着。将一条条昔日异味冲天的臭水沟整治成亲水景观河涌,建成1万多公里的广东绿道、5000公里的广东碧道,让老百姓切身感受绿色发展的益处,这些都具体展现了全省加强环境保护的成果,让山清水秀成为常态。

  再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出台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环保政策,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环境,如《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新修订《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重要文件、法规陆续出台,《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迅速推进,使绿色发展成为公共产品有了保障。

  推进全领域的绿色发展

  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既要突出重点,更要在总体上布局全领域推进:

一是“挂图作战”防治污染。以河、湖长学院为平台,通过培训,提升防治污染水平,按照全流域、全天候的系统性思维治水、治气,从原本的纯技术化、碎片化治水、治气向系统化、科学化治水治气转变。

  二是坚持节能先行。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加快建设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天然气主干管网和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探索氢能等新能源前沿技术,加快推进一批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核电项目建设,实施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各市错峰用电计划,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提高全社会整体能效水平。

  三是发展绿色工业。构建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绿色化改造,积极推进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积极支持开发区创建创新生态示范园区、循环经济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工作,严把园区环境准入关,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建立环境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四是提升绿色建筑质量。全力推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探索对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测,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探索可持续化绿色建筑技术,发展传统绿色建筑,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行装配化绿色施工方式、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完善有关绿色施工设计、装配式建筑技术、海绵城市设计等制度指引。系统化推进建筑机器人及相关智能施工设备、装配式等的研发、生产与应用。

  五是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引导广东省港航绿色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针对机动车污染,加强“车、油、路”结合推进机动车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黄标车淘汰任务,在全国率先建成跨区域黄标车限行区联合执法网。

  六是普及绿色食品发展理念。提高广东绿色食品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增加“最美绿色食品企业”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数量。加大保障食品安全力度,把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推进作为促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从生产源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七是形成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无论是绿色产业、绿色能源还是绿色交通,都离不开绿色创新。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也不可忽视,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共同市场,推动碳排放交易外汇试点。要推进国家第一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要针对城乡之间绿色发展的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珠三角地区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沿海经济带充分发挥自然禀赋优势,加快形成新的绿色发展增长极;北部生态发展区重点发展绿色产业。

  全面建立绿色发展体制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体制护航,完善的体制不但可以加快绿色发展的步伐,还可以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首先,推动形成全省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定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制定实施海岸保护与利用综合规划。

  其次,建立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制度。探索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构建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加快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建设。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

  再次,完善政策体系和发展目标。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更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广东基本建成,率先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让绿色发展成为可考核指标

  根据《广东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一责任人,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述职考核范围,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领导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对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的地方,省级财政资金将进行奖励。对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失职失责,造成不良后果的领导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公开曝光,对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实行终身追责。

  当然,绿色发展要久久为功,努力构建一体化推动的绿色发展新格局,为实现我省“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总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是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