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改革智库研讨后疫情的企业自救对策
点击次数:26740    发布时间:    来源:广东改革网

 

 

   【广东改革网讯】2020年5月15日下午,在广州市南沙区举行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后疫情时代的企业自救”智库会议。来自广东改革智库、南沙区委改革办、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律师所的专家、机关干部和有关企业家、律师出席研讨,为广东企业应对新冠疫情、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科学治理建言献策。

  “广东改革智库圆桌会”由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体制改革研究中心)主办,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南方(南沙)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中心联合承办、南方周末研究院和广东占大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第一期研讨主题聚焦全球关注的新冠疫情对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会会长周林生,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学术顾问、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巡视员陈鸿宇教授,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研究员,广州市南沙区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吴瑞坚,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其海,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戴春晨,广东省制造业协会执行会长龙国文,广东省商业地产租赁协会会长朱万果,广东天诺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陈忠,广东占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峰等出席会议研讨交流——

 

周林生  广东省体改会会长

   我国后疫情时代的形势依然严峻,国家电影局发出紧急通知,所有影院暂不能复业,已经营业的立即停止营业;文化和旅游部发出紧急通知,演出场所,歌舞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等暂不复业。这提醒我们还要高度警惕疫情防控。建议企业积极自救,首先要进一步练好内功,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经营成本,努力开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建立多元工作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改变既有的生产管理经营模式,建立符合防疫的多元化生产办公模式,更多利用互联网,通过远程办公、网络管理等方式,实现新的工作和营运方式。三是紧紧抓住现金流。在非常时期可以考虑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能够创造资金流的业务上,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资金业务收入的业务可以不做,少做或者是延后再做,在企业业务规划里面,体现“现金收入为王”的非常态举措。四是确保企业的核心能力。包括企业经验、优势、团队、高端技术、核心产品等。在后疫情时代,要更加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抓住核心力量,尽可能配置更多的资源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五是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团队学习、集体思考,完善企业的愿景、规划,实现企业员工的自我超越。

 

陈鸿宇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要正确认识“后疫情时代”,它是“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下出现的,不论有没有疫情都会来;新冠疫情的世界性传播使矛盾更加尖锐,对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的考虑,已经超过了以往通过国际分工谋求经济上最低成本和最高利润的考虑;“后疫情时代”的显著特点,就是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强调常态化的防控疫情和企业自救要有机结合,通过“城市大脑”,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分层分类,提高防控的精准程度,实现有效防控疫情、企业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多重目标。后疫情时代企业要学会把握“适度的产业链内向化”带来的机遇,并积极应对挑战。政府有责任不能让企业自生自灭,建议政府的重点工作要从防控疫情转向怎样帮助企业活下去,企业本身也要不失时机、主动进取、不等不靠,通过自身努力,谋求生存发展。企业自救方面,建议首先要稳链,稳住产业链和供应链,其次是补链。围绕产业结构的适度内向化补短板。原来靠进口的,现在要分别补供应、补销售,包括补上中央所提出的“扩大内需”的问题,缺什么补什么。再次是强链。要抢占高地,靠创新链补短板,不只是抢做口罩和防护服,而是抢制造业中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

 

吴瑞坚 广州市南沙区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

   南沙区政府早在企业自救前采取积极支持行动,及时介入,体现了南沙改革的温度。南沙在广州率先出台了两个政策,一是《广州南沙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关爱企业共克时艰的十条政策措施》(简称“南沙关爱企业十条”),二是《广州南沙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简称“37条”),通过政策的叠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前南沙规上企业的复工率达到99.9%,重点项目的复工率达到80%,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工率达到98.8%。做到了抗击疫情和回复经济建设齐头并进。

 

 

彭澎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 本期会议主持人

   新冠疫情在中国基本上到尾声了、全国两会即将举行。但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后疫情时代”的企业自救,需要研讨清楚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疫情影响有多大、影响方式、时间长短、涉及面多广。二是企业有哪些应对措施,向“互联网+”转型、官员带货,收缩战线、并购重组,怎样更有成效;三是新冠病毒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企业如何内外兼修,面对产业转移以及布局合理化,如何调整生存策略与发展思路;四是后疫情时代出现新的机会,企业如何更好把握,新基建、5G时代下的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产业的发展,企业如何才能搭上这个快车。

 

 

陈其海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后疫情时代,企业自救要因企施策。企业规模不同、所处行业不同,遭遇疫情影响就不同。大公司恢复生产很快,中小企业面临的打击大;很多行业遭受损失,但医疗药品行业迎来大发展机会。疫情与市场机会,是矛盾的统一体,相伴相生。建议企业抓好五大机遇,开展抗疫自救。一要抓住时间差的机遇,抢在美欧之前复工复产;二要抓住政策机遇。各级府出台的减税降费、降息政策,困难企业、困难行业的扶持金融政策;扩大内需、扩大居民消费的鼓励政策;国家新基建投资政策等等。三要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新洗牌的机遇,趁势替补一直由外资支配的产业链,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产业链;四要抓住全球化重新布局的机遇,调整企业发展策略,对全球供应链进行优化,规避高风险的区域市场。五是抓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促进企业向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调企业抗疫自救要守住主业,不忘初心。建议企业家沉着应对,聚焦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好自己擅长的产业。转型到新行业,同样遇到更多新问题。供、销渠道、整合技术、人才、市场资源,每一个全新的环节都是挑战和风险,很多企业跟风进入口罩、防护服生产领域,市场变化太快,不少企业已骑虎难下,企业跨行自救宜三思。

 

 

戴春晨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企业自救转型可能存在风险。互联网+、直播技术是现在转型做得特别热的一个方向,但直播技术解决不了即整个市场订单下降的问题。当前大量的行业需求是下降的,再加上疫情导致的收入变化和失业问题,整体的消费需求在下降。关于内外市场兼顾的问题。出口转内销,从2008年就开始提,但是即使没有疫情,真正能转成功的企业数量很少。因为过去企业做加工贸易是贴牌生产的,没有所谓的经销商、品牌,也没有所谓的展销渠道、营销人员、零售网点,这些东西都没有建起来的时候,让企业去转型的话,是非常大的挑战。关于“新基建”,做起来以后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仍存在不明确之处。建议企业,转型自救不能走老路,没有疫情不能走老路,有疫情更不能走老路。在市场寒冬,企业可进行冬训、加强钻研。如果自己钻研出来,就是企业突围,如果死掉了,也只能是市场化的淘汰过程。

 

龙国文 广东省制造业协会执行会长

   现在企业在逐步复工复产,关于企业自救,建议企业要加快数据化转型,提升智能制造的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快制造生产改造,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运营成本。企业要多关心政府的政策动态和政策利好,用足用好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政策。企业更要加大创新力度,抓紧开发,突破核心技术,让企业能够活得下来。企业还要扩充线上渠道,调整销售的模式,进一步研究重建、畅通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通过重新洗牌,通过深化协作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 

 

朱万果 广东省商业地产租赁协会会长

   受新冠疫情影响,各类企业都很困难,房东不可能长期为商户和租户免租,倡议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不能老等着房东免租。建议政府在做好防护准备的前提下,全面放开复工复产。目前旅游业、旅游景点已经放开了,但是旅行社、娱乐业,棋牌、影院等仍不能复工复产。个人认为可以限流开放、复工复产,影响很大。当前市场严重缺乏三大信心,一是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没有人敢投资。现在空置的物业商业地产很难出租。二是创业者缺乏创业信心,创业热情受挫。三是消费者缺乏消费信心,以前认为疫情过后会有爆发式消费,现在疫情看不到尾声,消费热情有所下降。建议政府在促进商业信心方面出台更多的政策,让各个业态的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增强各方面的信心。

 

 

陈忠 广东天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企业要考虑练好法律“内功”,在后疫情时代、在自救过程当中,都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扭转企业的困局,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建议企业自救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国家在法律上为企业开的绿灯。比如说疫情暴发以后,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和广州市均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规定,比如说疫情期间对财产保全的中止执行的问题,对诉讼案件怎么延期处理的问题,加大调解和协调的问题等。虽然企业面临困境,但是眼光要放长远。出现劳资纠纷情时、出现员工与公司要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一定要本着相互理解慎重处理。要注意保证企业的稳定性,包括员工的稳定性、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对于目前企业的困难,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友好协商,与自己的上下游妥善解决法律纠纷和问题。即使企业资金链断了,活不下去了,也不要放弃希望,法律上有专门的破产保护制度,可以考虑破产重组,进行“终极”自救。

 

 

王峰 广东占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议社会各界要多关注“零收入”行业和企业,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救助政策。这些行业自疫情爆发以来,业内的企业始终无法开门营业,收入为零。国家即使出台了将营业税率从3%降到1%的政策,但由于这些企业一直是零收入,享受不到税收优惠政策的。当前社会舆论一直讲餐饮业、旅游业受疫情影响最大,其实民办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一些棋牌室等,受疫情影响更大,疫情以来这些机构的收入一直为零。关于企业转型自救,线下转线上只是解决了不能见面购买的需求,却解决不了整体消费下滑的问题。企业做B2B和B2C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需要完全不同的人才来做运营,在转型方面也面临不少难题需要克服。

  

   陈鸿宇教授最后对会议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总结。认为各位专家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研讨会很成功。强调我们要坚决支持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应对疫情的所有防控措施,提升应对能力。理清企业自救政府要做什么?复工复产的真实程度和疫情影响严重程度是多大?建议政府本身要摸清楚这个底细,政府不但要出政策,还要要送政策,将服务送上门。希望舆论界与政府宣传部门把好舆论导向和舆论引导,多关心低收入、零收入的行业群体,鼓励各方用法律法规处理问题。相信通过疫情,广东更要努力改革开放,把开放的理念进一步扩大,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维护和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

   广州日报、南方周末、南方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参加会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