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周林生:六大举措助力珠海,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点击次数:26051    发布时间:    来源:南方日报

    去年7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提出,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站在“二次创业”的新起点上,珠海提出“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风起云涌,在珠海经济特区这块“试验田”上,丽珠医药、金山科技和魅族科技等一批龙头民营企业集聚成长,民营经济总量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发展成为珠海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未来,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加尊重、爱护、帮助民营企业家,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提升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优秀企业倾斜,把珠海打造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


    民营经济系珠海发展的后劲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之一。

    当前,珠海经济已进入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征程,在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对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来自多方面的原因,珠海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与全省及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珠海民营企业发展仍存在着总量不大、占GDP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

    数据显示,2017年,珠海民营经济增加值在珠三角9市中体量最小,只占珠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增加值的2.5%。偏小的规模不利于各类产业的充分聚集,更难以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条。

    在区域竞合格局中,珠海急需找准定位、补齐短板、加快脚步。产业结构方面,虽然珠海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但是发展质量不高,大部分集中在商贸、餐饮、住宿、旅游等传统行业,缺少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物流供应链等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高端现代服务业。

    而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方面,龙头骨干民营企业偏少,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带动作用,没有形成民营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势头。

    更待急迫解决的是,在珠海中小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大部分都曾遇到创新成本高、人才和资金缺口大、融资效率有待提升等发展环境的问题。与此同时,本土高校的源头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平台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与科研机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也成为制约珠海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瓶颈。

    可以说,民营经济是珠海市经济发展的短板所在,但更是活力所在、后劲所在。


    打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在对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深入调研、掌握真实数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珠海可以有针对性地综合施策,助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是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中,珠海要积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加快产权分离、明晰产权,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空间,将企业知识产权活动情况列入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知识产权违法侵权企业档案,对严重侵权者采取限制性或者惩罚性措施。

    二是依托“互联网+”完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珠海可建设信息共享、覆盖全市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透明、规范、有效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

    三是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投资环境。在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中,珠海应将能放给市场的坚决放给市场,同时加快清理完善涉及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抓紧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设;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有效举措,切实解决民企与国企公平竞争问题;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是完善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撑体系和境外服务体系,包括积极争取国家在珠海开展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试点,培育专业的境外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简化境外投资项目审批手续,支持境外行业协会和商会建设,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珠海市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比较集中的地区,推进民营企业境外集群投资和建设生产研发基地。

    五是消除民营企业对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顾虑,其中关键在于加强各类产权交易所的建设,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民营资本退出机制。同时,依托现代产权交易市场,引导民营企业整合资本,参与企业资产重组,促进产权合理流动。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管作用。

    六是切实帮助民营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如加强高层次人才的购房补贴;保障民营企业科研人员在职业资格认定、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享有同等待遇;整合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集聚发展,加强人才部门与产业部门对接,引导人才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


(作者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