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自创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
点击次数:54694    发布时间:    来源:科技日报

全国两会期间,广东省作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一直是大家瞩目的焦点。在会议空隙,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展开了一场有关创新驱动发展的对话。

李平:去年9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广东省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也是国家对广东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一种肯定。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在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什么作用?

朱小丹:这次国务院批准在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8个珠三角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全国第二个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目前覆盖地市数量最多的示范区。加上此前深圳获批建设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1+1+7”的空间布局,就是深圳加广州加另外7个珠三角城市。深圳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先走一步,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要率先建成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广州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密集、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构建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珠三角其他7个市要结合自身优势和产业实际推动创新发展,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抓住机遇,提升竞争力。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平台,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为全省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主要建设目标和方向包括:

——开放创新先行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及国际创新合作,以灵活的机制体制,打造参与全球创新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引领珠三角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区域内外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设区域创新的源泉和高地,成为我国开放创新先行区。

——转型升级引领区。探索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有效利用模式,形成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实现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支撑珠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带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成为我国转型升级引领区。

——协同创新示范区。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等“制度性障碍”,建立有效的跨境、跨城创新合作协调机制,构建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模式,联合香港、澳门建立协同高效、资源共享、功能齐全的创新集群,成为我国协同创新示范区。

——创新创业生态区。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和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大力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来珠三角创新创业,建设国际性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生态区。

李平: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世界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去年全国105个高新区总收入超过16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3.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直是广东创新的强项,广东省在建设珠三角自创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朱小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生力军。2015年起我省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例如,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到年底入库企业达3000余家;认真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近两年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累计超过200亿元;积极推动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建设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认定省级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01家,入驻企业超过1.2万家;加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1个省级平台和连接33个市县的平台网络;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率先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及信贷风险补偿政策措施,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99家,众创空间突破150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1家,全省孵化场地面积达1348万平方米。去年全省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16家,总数达11105家,仅次于北京位列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5.3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比2010年提高7.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们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和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修复增长动力,推动产业链、价值链整体提升。围绕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的改造,鼓励企业使用柔性自动化生产装配线、大型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等智能化制造设备,推广应用智能化制造技术,普及设计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推广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上的嵌入式应用,推广过程控制、资源计划、生产运行系统等信息技术应用。2015年,全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8.5%和27%,分别比2010年提高1.5和5.3个百分点。形成了新型显示、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通信、LED和节能环保等7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6.8%。

李平: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探索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科技部将通过计划管理改革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重大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近年来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目前企业研发投入已经占到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6%,全国技术交易市场80%的成果都是由企业输出或者吸纳的。

科技部万钢部长在强调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时提出了四大举措:科技成果信息实现透明共享;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分配制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发展众创空间,支持大众创新创业。对此,科技创新大省广东将有何举措?

朱小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打通科技与经济相结合通道的内在要求。我们将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融合,推动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形成创新型经济格局。一是促进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加快建立应用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库等数据库,并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依托省内现有的技术交易机构、股权交易中心等搭建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为技术产权所有人与投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供需对接和委托交易提供场所和服务。大力建设中国(华南)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通过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建成一批国际科技转移转化基地。二是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制定出台《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赋予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深入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改革,选择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单位开展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试点工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个人奖励约定政策等,形成配套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组织开展各类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活动,搭建多元便利的网上网下对接平台,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推动省部院产学研合作务实、高效、纵深发展,加快建设专业镇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引导更多的创新成果来广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品牌化建设。设立50亿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加速推动应用型科技研发项目和成果的产业化。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立政府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在条件成熟园区开展投贷联动试点。积极推动创业投资发展,鼓励各地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和产业基金。四是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支持加快建设集孵化、转化、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完善全周期孵化链条。到2017年,全省将建成孵化器超过500家,在孵企业超过4万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1万家。加快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四众”平台,支持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构建互联网众包平台,稳健发展众筹平台,培育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