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改革智库举行专家视频会学习总书记深圳讲话
点击次数:25110    发布时间:    来源:广东改革网

  

  10月29日晚,广东改革智库举行“深刻领会总书记深圳讲话精神,全面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学习交流视频会议,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特区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及授权清单等重要文件,交流学习体会,热议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建言献策。

      一、与会专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特区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内涵丰富

周林生会长发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认为,受新冠疫情、国际贸易摩擦和国际科技封锁等影响,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中共中央在此时机隆重举办深圳特区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强调深圳的全面先行示范振奋人心,更加坚定了推动改革开放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个必须”,深刻总结了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化了对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这“十大宝贵经验”,深刻把握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将指引我们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改革开放。

彭澎执行会长发言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研究员认为,深圳特区四十周年纪念大会,重新宣示了启动新一轮的改革、启动更高起点的改革,让人充分感受到了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得我国要进行“双循环”,要进一步向改革挖潜、向改革要效益。在此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决胜长远,在深圳再次奏响“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时代强音,令人鼓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深圳描绘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宏伟蓝图,其重要性可能就像邓小平同志当年在南海边上“画了一个圈”。

  二、与会专家热议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内涵、核心、亮点及目标

  周林生认为,综合改革试点内涵在于“综合”,经济特区和示范区的关系并非简单替代的关系,特区以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但是今天先行示范区已经不局限于经济体制改革,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是一个从单项改革走向全面改革的历史过程。深圳有特区精神优势、发展成就优势、体制机制改革优势和人才优势等,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该是当仁不让。

秘书长熊义刚发言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熊义刚认为,综合改革试点的核心在于“授权”,授权清单的制定可分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本次综合改革试点以正面授权清单的形式,按照这种模式开展第一批后,将会有第二批。      

  周林生认为,综合改革试点有不少亮点,比如深化土地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加强特区立法权、赋予更多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等,这些改革举措可以看到,中央对深圳寄予厚望、有很大期待,对深圳来说是压力,也是鼓舞。彭澎认为,经济特区最大的优势是立法权,自贸区是没有立法权的,《实施方案》提到的加强立法权非常关键。同时,《实施方案》提到了赋予深圳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其授权改革的力度很大,个人感受到了中央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也感受到了重提“杀出一条血路”的味道。      

  彭澎指出,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在于示范。关于先行示范和复制推广的关系,他指出深圳先行改革的成功,需要考虑到其成功经验的可复制性。如果深圳改革经验或者做法能够先推广至广州,然后再到大湾区所有城市,就有可能推动全国新一轮的改革。

副主席肖顺发发言

 

  阳江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肖顺发认为,当前深圳特区对广东省内区域的辐射带动中,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取得一定成效,在粤北河源也有合作产业园区,但是在粤西仍没有合作点。建议深圳的先行示范,对“一核一带一区”各城市都有合作点,在广东省内进行更广的示范带动。

  三、与会专家提出深圳未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议

  1、深圳未来应注重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及文化体制改革      

  周林生建议,对深圳的改革而言,除了本次《实施方案》中提到的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营商环境改革等,还可以在社会治理、行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有更大的力度、更大的空间。衷心希望以深圳的改革带动广东改革、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希望深圳勇立潮头,发挥更大作用。

岳经纶教授发言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岳经纶教授认为,改革最重要的还是要解放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圳的先行示范,接下来需要拿出更多的社会民生改革举措,切实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      

  熊义刚认为,深圳未来改革的重点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通过大数据治理等精简政府、强化决策效率。同时要处理好行政管理体制中上下级的衔接关系。

  2、深圳未来应着重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参事温洋发言

  广东省政府参事温洋认为,对深圳而言,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科技体制改革。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经受到了中美贸易战、“卡脖子”技术等的制约。现在深圳GDP增长很快,但是不解决创新问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实施方案》中,国家给了深圳完善大科学装置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深圳接下来做六方面的努力,一是芯片、新材料等卡脖子的技术,一定要集中精力,把核心的技术攻破;二是摸清我们的现状,人才队伍、现有的研究水平达到什么地步,在国内技术达到什么水平,哪些资源可以利用;三是科研理念和发展理念要转变,既要看GDP,也要看科技,加强对知识产权、论文、科技成果转化数量等指标的考核;四是进行开放创新,推动深圳与国内大城市、国际先进国家联动创新。当前我国已在卫星、航空、量子计算等方面领先,深圳与国外的创新合作也应是平等合作;五是基础研究、大科学装置的投入,要探索以国家投入为主、多种资本共同支持创新的格局,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进行创新;六是合理布局创新链条,创新不能只靠深圳一个城市完成,比如芯片的研发可以放在深圳,其他光刻机的制造放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将创新链在大湾区范围内或国内进行合理布局。

参事陈池发言

  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体改研究会高级改革顾问陈池认为,习总书记有一句话很有力度,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深圳的生命线,也是深圳改革的着力点。当前深圳的创新主要是企业创新,短板是高校的原始创新不足。从创新主体而言,政府对创新应该是非常重要,作用不能抹杀,但是政府不可能是原始创新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追求利润,是利润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陈池认为,高校应该是原始创新的主要源泉,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其动力在硅谷、在斯坦福大学。陈池建议,深圳接下来要建设国际大学城、组建民营大学,做强原始创新源泉。同时要着力培养创客、着力培养风投,更要培养创新环境,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在政策层面推动高校人员正大光明地创新创业、开办公司等。

  3、深圳应进一步完善与大湾区城市的合作机制

秘书长陈其海发言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其海认为,深圳与兄弟城市开展的“飞地”合作模式,是复制特区发展经验、推进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但这种合作模式顶层设计、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深汕特别合作区,是经济功能区体制?或者作为深圳一个行政区体制?目前没有清晰的定位,这影响特别合作区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在广东省内,广清合作也是国家战略之一,目前“广清特别合作区”也在推进“飞地”合作模式,提出“高于深汕、优于深汕”的目标。深圳先行示范区和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同时,希望对特别合作区“飞地”合作模式体制机制建设有突破性的探索。

副研究员孙建发言

  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孙建认为,从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两个国家战略纲领都明确,广东省的发展离不开深圳、广州的双核驱动。广深是双引擎,如何更好地发挥双引擎作用,对广东的未来发展非常关键。深圳特区40年发展,通过市场和资本的力量,目前创新动能领先于广州,建议广州发挥高校众多,原始创新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发展动能调动起来,早日实现广、深双引擎驱动发展的目标。

副主任齐暄发言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理论研究部副主任齐暄认为,粤港澳大湾城市之间,应摒弃本位意识、注重拓展互利合作的空间,形成广深合作、双核驱动协作机制,促进基础设施、产业、人才等关键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科学布局。      

  本次会议由岳经纶教授主持。广东改革智库近期将根据专家们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开展专项调研。衷心希望社会各界热心改革的同志,积极参与广东改革智库的系列视频会议研讨,为推进改革大业建言献策!